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冬奥环境遗产助推文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以冬奥环境遗产助推文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来源:光明网2025-04-24 17:07

  作者:姚朋(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区核心区生态景观总规划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 、李梦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冰雪运动普及与冰雪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产业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年消费总规模超1500亿元,冰雪产业所带动的全季旅游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承载冬奥会成功举办的赛区生态环境,赛后作为宝贵的绿色遗产,推动着冰雪经济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态环境遗产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承载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依傍永定河之悠长、坐拥小海坨之雄伟、怀抱太子城之秀丽,三大赛区核心区总面积达40多平方千米,辐射区域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要素,连同奥林匹克公园、特色小镇、田园村落等人文景观,总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赛后,生态环境遗产在水土保持、固碳增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更是支撑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载体。

  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监测

  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是推动涉奥类文旅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根本前提。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辐射区域面积广阔、地形条件复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资源丰富,这些因素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气象和水源水质监测等全方位智能化监测体系,以应对复杂的生态保护修复需求。通过持续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潜在的环境风险,从而切实保障生态环境遗产区域的生态安全。

  统筹保护与开发,深化冬奥遗产环境资源评价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需围绕生态环境遗产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这对于深入挖掘遗产潜力、推动其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对于赛区功能的期待,从赛事期间的短暂体验转向了对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体育文化等业态的多元化需求。为适应这一转变,应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开发适宜性进行再评价,全面厘清生态环境的潜在容量,准确把握开发的合理强度,通过科学评估与规划,为区域注入发展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统筹供给与需求,强化绿色基底区域资源整合

  统筹供给与需求,既要激发冬奥遗产的内在动力,又要发挥绿色基底的整合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依托风景廊道、生态斑块等绿色基础设施,将赛区、城区、村落等点状散置空间有机串联,构筑起一个广泛覆盖的冬奥遗产网络供给端,实现冬奥遗产从单类型个体向系统性资源的跨越。同时,要深入研判区域竞合与市场需求,运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创新文化场景,营造沉浸式体验,推动场馆设施向融合文化传承、自然体验和生态游憩等多功能的“遗产综合体”转型,提升文旅业态与环境资源深度融合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统筹政府与市场,创新社会资本多元进驻机制

  统筹政府与市场,意在建立健全有序高效、多方共赢的管理服务机制。为此,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多元化进驻,创新参与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方共治共享。多方共建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资本精准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风险研判和投融资对接与监管等服务,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领域,着力打造以冬奥品牌为牵引的跨界业态新模式,以创新型管服机制为文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国内与国际,增强世界异域文化交流互鉴

  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其充分体现了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故此,以冬奥精神为内核,以国内外市场为载体,增强世界异域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促进涉奥类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灵魂。统筹国内与国际,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利用冬奥生态环境遗产,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兼收并蓄,积极吸引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世界文旅产业创新升级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