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来,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国家经受住了方方面面的风险、挑战和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证。新时代新征程,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支撑
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内涵从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领域,拓展到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不仅有效回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挑战,还为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与支撑。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总体”为关键、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随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实践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其中,“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要义。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全方位保障人民安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权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要想实现这一任务,离不开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维护好政治安全才能切实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利益反映的是国家作为整体的需求,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国家利益至上统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项要素,是实现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最高要求和原则。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才能不断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即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我国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国家安全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国家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能力支撑,推动国家安全工作不断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发展与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互支撑、不可偏废。二者统则兴、分则弱,缺乏安全保障的发展,难建长治之业,脱离发展基础的安全,难成久安之势。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既要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善于应对突发情况,消除危及国家安全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问题,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践行三大倡议,拓宽世界合作共赢之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走共同安全道路,强调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超越了传统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旧观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在其指导下,我国针对全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胸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
树立“共同”安全观,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树立“综合”安全观,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直面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认清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安全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世界安全治理。树立“合作”安全观,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各地区安全,增进战略互信,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树立“可持续”安全观,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地区安全,尊重多元文明,加强国际合作,反对强权政治,努力消除世界不安全因素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根源。
(作者:武晓玮,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助理研究员;段晖,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