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来源:经济日报2025-03-03 09:31

  我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人常住在城镇,近5亿人在乡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到2.34∶1。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农村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乡村发展依然存在短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栾健认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仍面临深层次制度性障碍,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居民发展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可以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各地正以更有力的举措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乡村道路、供水、通邮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城与乡正双向赋能。一方面,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取消落户限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另一方面,城市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加大。总体看,城乡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产业协同性不断增强,城市与乡村日益成为发展的共同体。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人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重要考量。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到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再到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

  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逐步使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正围绕人才落户、租房落户、就业创业落户等,研究制定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的政策举措,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举家落户。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最关注的教育、住房等问题,保障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让能进城愿进城的,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国家医保局明确,各地要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放开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常住地、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25年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帮助新市民、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一项重大任务。这要求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以城乡融合发展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揽乡村振兴全局,从而打通要素流动壁垒,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推动城市乡村共同繁荣。

  韩文秀表示,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仍在稳步推进,农民进城是大趋势,要把该打开的“城门”打开。现在,很多农民工和其他人员在城镇常住,但就业稳定性还不够强,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要多措并举把他们稳定下来,促进他们融入城镇。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自愿有偿退出办法,不能强迫农民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进城落户条件。

  城乡融合发展,要完善“人地钱”挂钩激励性配套机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副研究员靳少泽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奖励支持力度,完善对各地特别是潜力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强化正向激励效果。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重点评价各地对常住人口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度。

  城乡融合发展,要健全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近年来,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业农村部表示,将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各地纷纷定下目标:吉林省提出,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行动;海南省明确,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云南省提出,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专家表示,要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本报记者 乔金亮 祝君壁)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