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2024-09-20 18:46

  光明网(记者 刘晗旭)风笛长鸣,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国门,在草原丝路驰骋奔腾。回望过去十年,经此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由最初的2条逐渐增加至71条,累计接运列车突破16000列,不断跃升的数据见证着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历程,也进一步凸显了二连浩特口岸在国际贸易中的枢纽作用。

  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境口岸。数据显示,2023年,二连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和口岸交接列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货物运量达到1700万吨,书写了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贸易互通新篇章。一条千百年前的“万里茶道”和这座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借着“一带一路”的时代东风和中欧班列的铁龙奔腾,成为祖国北疆最亮丽的风景。

  跳动的“绿色脉搏”

  风吹过境,乘坐列车奔驰于集二国际干线上时,集草、灌、乔为一体的防护林带犹如大地的“绿色脉搏”,护卫着铁轨,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集二铁路是连接内蒙古、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也是“一带一路”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横穿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这条铁路干线过去常年被黄沙环绕覆盖,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沙害断道时有发生。“风吹沙子跑,沙砾打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张炜谈起27年前的艰苦岁月,第一次清理风沙埋道时,沙子打得人睁不开眼的景象让他记忆深刻。“那时候,只要刮大风,我们就得扛起铁锹、背上水壶干粮赶赴沙害现场,一锹一锹地把掩埋线路的沙子铲出去。”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使线路被风沙淹埋,给铁路运输带来严重影响。数据显示,仅2001年至2002年间,集二线就发生沙害断道301次,沙害造成停车83次,影响行车767小时26分,最严重时,沙埋轨面高达1.5米。

  为消除沙害影响,集二线上的“防风治沙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播绿阻沙的任务中。从最初的挖坑栽树到铺“麦草方格”,再到搭建尼龙网格沙障,他们将“绿装”披在了这片不毛之地上。“首先选取60厘米长的麦草,扎入沙子深约15厘米,让麦草头尾自然竖立合拢,横1米、竖1米,交错扎制形成草方格,然后外围使用尼龙网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等措施,形成育草带、阻沙带、固沙带、造林带‘四带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张炜介绍道,车间还成立了技术攻关组,先后研制出的旁通扳手、液压网围栏立柱起拔器、半自动除草机等革新成果10余项,在治沙植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集二线上的“防风治沙人”正在搭建尼龙网格沙障。记者刘晗旭 摄

  “有了防护林带,沙害断道次数大大降低了,近十年没有再出现过。”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副主任刘书平表示,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尘暴逐年减少,截至2024年7月底,集二线铁路干线绿化率达82.2%,樟子松、榆树、沙枣等树种在线路两侧蓬勃生长,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披上了美丽新装,不仅构筑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为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过往客货列车筑起一道别样的绿色屏障。

  翻新的“最强大脑”

  南邻西里站,北邻蒙古国扎门乌德站,这里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铁路口岸,也是集二铁路的终点站——二连站。明末清初之时,一条始建于福建武夷山,经汉口到华北,再从张家口到蒙俄的“万里茶道”开始形成,这条国际贸易运销线,是亚洲陆路交通大动脉,也是茶叶之路的核心路段。现如今的二连站,地理位置特殊,政治责任重大,主要承担着进出口国际联运货物的交接、换装、运输任务,以及国际、国内旅客平安出行的重任,是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

  “二连站建站至今,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扩能改造。”二连站党委书记王士超介绍道,2022年8月,二连车站调度指挥中心正式建成使用,实现了宽轨场、准轨场、换轮库、边检场“四场合一”集中控制运输组织模式和行车指挥与调度指挥的整合,为提升口岸运输能力和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了充足运力保障。走进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大厅,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和对讲机联控声此起彼伏,站场内线路使用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随处可见现场作业人员忙碌的身影。“这几天中欧班列的车流比较多,我们要保证其优先接入、优先取送、优先换装、优先返空。”二连站车间主任云志俊表示,作为运输组织的“中枢神经”,如何优化车流组织结构、精准下达作业计划、高效指挥接发列车、畅通中欧班列运行,是调度指挥中心的首要任务。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集二铁路的终点站——二连站。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调度指挥工作就像是‘排兵布阵’,既要思维缜密,又要临危不乱,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二连站主任调度员安成勇说道,科学指挥提效率,协调联动保畅通,才能安全高效组织列车运行。调度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转,让中欧班列“中通道”的作用愈发凸显,为畅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增添了新的动能。截至7月31日,今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2033列、运送货物23.23万标箱、254.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0%、12.3%、12.4%,各项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强劲的“动力枢纽”

  清晨,当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沐浴第一缕阳光时,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集宁营业部货装值班员陆开顺矫健的身影已经在集装箱间穿梭,时而弯腰检查车体,时而对簿查验货物……陆开顺开启了新的一天的工作——为中欧班列做“体检”。“每趟列车出发前都需要保证货物装载加固状态良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中欧班列做‘体检’。”陆开顺边说边走,他一个个检查箱内货物品名及装载加固情况、箱门关闭状态是否良好、箱体锁头是否入位等。“对我们来说,一天下来上下爬车40多次、步行将近15公里早就习以为常。”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内正在进行中欧班列集装箱装车作业。光明网记者 刘晗旭摄

  陆开顺所在的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东北部,建有铁路专用线3条、临铁仓库5座22000平方米,“我们正在逐步打造‘以流促贸、以贸聚产’,集‘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布局。”七苏木铁路物流中心经理张磊介绍道。据悉,自2016年11月乌兰察布首列中欧班列从七苏木物流园区开行至今,累计形成总货值15.04亿美元,总货重49.49万吨,成为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葵花籽、家电、木材、建材等上百种货物走出国门,出口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木材、煤炭、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物也资源源不断从蒙古国运到国内,重去重回、频次稳定的中欧班列也促进了进出口货物在区内物流落地、贸易落地、产业落地,实现了中欧班列中通道经济和内蒙古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绿色脉搏”护航,“最强大脑”提速,“动力枢纽”赋能,草原丝路上,中欧班列如银龙般蜿蜒前行。它承载着“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时代使命,也为亚欧大陆拉起互利共赢的纽带,展现了新时代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宏伟蓝图。铁轨向远方延伸,梦想与希望在此刻交汇,“钢铁驼队”的车轮下,一个更加繁荣、开放、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