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十九届文博会7日开幕 “文化第一展”迈向“国际头部展”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第十九届文博会7日开幕 “文化第一展”迈向“国际头部展”

来源:深圳商报2023-06-05 09:27

  从2004年到2023年,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图为往届文博会现场。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盛夏的深圳,正在迎来一波文化产业热潮,连续举办19年的国际文化产业盛会深圳文博会,即将在7日拉开今年展期的帷幕。从2004年创办首届文博会就开始采用的“七彩文”LOGO和吉祥物“小水滴”,频频亮相于文博会各种应用场景。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2004年到2023年,“小水滴”汇流成海,文博会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在展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助推器和重要引擎,成为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全市GDP达到8%,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上善若水,从“小水滴”透视19年深圳文化立基,赋能产业进化的历程,历年盛况空前,于斯为盛。如同水滋养万物,文博会推动文化产业诸领域勃兴发展,并且渗透覆盖于全产业链条,形成了文化立基赋能产业进化的深圳特色。纵观19年历程,“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亦上善若水,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影响值高、滋养力深等四大特征。

  覆盖面广: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迈进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盛会,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文博会始终瞄准国际一流展会,在展会规模、交易成交量、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文博会已连续14年实现全国政府组团“满堂红”,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每年都会有10万多种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文博会平台寻找合作。

  文博会行业覆盖率达100%。不仅包罗了新闻出版、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时尚设计、文化旅游、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积19年之力,目前文博会正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迈进。

  渗透性强:1+N促进全产业链条进化

  19年来,深圳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文博会的推动下,深圳文化产业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径,带来高质量文化增长。多年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文化+”新型业态,打造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质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新探索。

  在文博会的推动下,深圳已培育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一大批文化企业通过文博会发展壮大、走出深圳、走向世界。如“文化+设计”让洛可可公司从深圳走向伦敦,并向全国输出“洛客城市设计中心”的创新模式。又如“文化+科技”新业态已培育出腾讯、华强方特、艾比森、点石数码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遍布全市的文博会分会场更是让深圳文创产业以聚集区的方式迅速成长。

  为了提升文博会分会场的品牌影响力和集聚效应,深圳创新以聚集区的形式打造分会场。经过多年的培育,深圳工艺美术集聚区、深圳珠宝集聚区、华侨城文化旅游集聚区已汇聚大量优势资源,迸发出“1+1>2”的聚变力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天骋认为,文博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引擎,为深圳本地和全国各地的文化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易、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的平台,培育了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科技与创意的深度结合,更是创下了诸多成功的经典案例。

  影响值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强大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深圳勇当“排头兵”。以市场为导向,深圳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劲旅。

  近年来,深圳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每年约占全国的1/6,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贸易的黄金口岸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华强方特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文化主题公园向国外输出,《熊出没》等动漫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可可设计在伦敦开设分公司,TTF公司在巴黎成立高端珠宝品牌总部;雅昌、中华商务等荣获全球印刷界最高奖“班尼”金奖100多座;由三人行影业导演郭吉勇执导,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领衔主演的大型文化融合输出艺术节目《舞今中外》系列片《冰火岛》去巴黎和冰岛取景创作,将中国非遗武术带到海外展示,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极大欢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00+官媒联动报道。“深圳品牌”“深圳设计”正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劲旅。

  滋养力深:产业扶持经典案例不断

  对于深圳乃至全国全球文化企业的滋养与扶持,文博会更是打造无数经典案例。成立于2002年的丝路视觉,是国内第一批从事视觉科技与应用领域的企业。企业从2013年开始参加文博会,就成为文博会的深度合作伙伴,参与专题系列展览、新媒体舞美秀、展会主题特色展项等一系列创新项目。

  在本次文博会,丝路视觉将带来联合字节跳动,依托PICO的6DoF交互技术打造的国内首部重现古文献四大发现过程的VR交互式沉浸体验游戏《古籍寻游记》。

  本届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中的“福田馆”也是由丝路视觉策划、设计、“搭建”而成。一方面,企业积极实践,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让中华传统文物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另一方面,文博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文化创意孵化的平台和空间。

  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项兰迪说,借助深圳产业优势和文博会平台,丝路视觉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从2013年营收2个亿,到2020年突破10个亿,每年都有20%~30%的增长,在2016年成为我国数字创意领域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化产业之强,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深圳良好的市场环境孕育了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吸引了一批品牌项目,为深圳文化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滴水汇流,永不落幕,在六月盛夏热力勃发的季节,第十九届文博会的开幕,既是19年汇流成海的实力呈现,更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全新启航,是深圳创新文化内核向世界文化传达的强大脉动。(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